淘寶APP作為裝機量No.3的國民APP有著非常龐大的用戶基礎。淘寶和天貓原先的差異化是為了服務不同的群體,但是當流量變得越來越奢侈,內容又變得越來越割裂時,阿里不可避免地將兩者整合到了一起。 2022年9月,天貓APP的用戶不足淘寶APP用戶的4%。
一個超級APP必定是眾口難調的。不過今天行銷長要說的這個功能對大多數的淘寶用戶來說都是一個令人討厭功能。
一般來說你可以上傳5到6張產品圖到每個產品,其中包含了一個短影片。如果你有鈔能力,也可以有像蘋果官方那樣可以有多達10張的。
不管你是5張,還是6張,抑或是10張,當用戶劃到最後一張後繼續向後劃時,界面反饋的不是提醒你“這是最後一張了,請往下瀏覽查看寶貝詳情”,而是直接帶你去“更多相似寶貝”。這個視圖中在上方有十個同店商品,在下方有其他店舖的相似商品。
我們如果劃慢一些不鬆手便可以看到這個提示。
當用戶向後繼續劃的時候,她的意圖在於查看更多圖片而不是更多相似產品。用戶尚在購買挑選的過程中,而且明顯體現出對商品的興趣,此時該體驗就被粗暴地打斷了。
舉個線下購物的例子,這就好像你在金店看中了一條項鍊,讓店員拿出來細看的時候,店員反而向你推薦其他款商品甚至讓你去隔壁同行這裡挑選。
較為妥當的設計是將用戶帶往商品的詳情部分。但是淘寶卻偏偏把用戶帶去“更多相似寶貝”。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相似寶貝”只有通過這個“彩蛋”似的方式才可以進入。
阿里有國內頂尖的產品設計師和UX設計師,這毋庸置疑。那麼他們是否意識到這個意圖與行為不匹配的設計呢?為什麼他們寧可要犧牲用戶體驗也要將用戶引向別處呢?
我們做UXUI優化的都有一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內容約處於頁面的下方,它們的可見性就越差。如果用戶在PDP上往下劃的話在“評價”之下會看到“店鋪推薦”,然後再是商品詳情,最後是“推薦”的“看了又看”。也就是說,如果不安排這個“彩蛋”,用戶很難有離開這個店鋪商品的通路。
看到這裡我們幾乎可以斷定,這個設計本身就是為了讓用戶瀏覽更多其他店鋪商品而設計的。你或許聽說過訊息繭房,那麼有沒有聽說過流量繭房呢?流量繭房就是平台的設計者為了讓用戶更多地在平台內部探索而設計的各個“機關”。
當淘寶的用戶不斷瀏覽其他商品,她們購買決策會變慢,她們會需要比較更多家商家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商品。這樣,用戶在平台上所花費的時間就會延長,在其他APP上所花費的時間就會縮減。於此同時,當東西更好賣之後,商家所花費的行銷成本也會降低,這也意味著平台收益的下降。 (但是商家會更願意投資平台?)
你會發現,只有成長期的APP才會通過一定獎勵來激勵你介紹新用戶。成熟平台的用戶量基本處於飽和狀態,他們需要的是日活量,以及日使用時長。
這樣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當你在Google中檢索熱門關鍵字後,前十條結果大概率是廣告和Google旗下產品。在這個富含商業價值的流量離開Google之前,平台會千方百計地進行流量變現。
作為終端用戶個體,我們無法影響APP產品設計,但是我們有權選擇替代者。而這些變化,已經悄悄地在發生了。
作為品牌個體,我們同樣無法影響APP產品設計,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從寄生媒體之外建設自有媒體。這讓我們更好地管理客戶體驗,提升客戶的好感度、滿意度、忠誠度、偏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