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餘時代– 數字行銷者該站起來了

Photo of author
Written By CMO

你會在PowerPoint裡插入向上的箭頭圖形嗎?很容易是不是?那麼你會插入向左的箭頭圖形嗎?還是很簡單是不是?細心的HubSpot One讀者會注意到微軟為每個方向的箭頭圖形都添加了箭頭圖形圖標。但你那麼優秀一定會使用圖形的旋轉,對嗎? 😋那這是不是多此一舉冗餘了呢?

​就連手機版也提供了各方向的箭頭
​就連手機版也提供了各方向的箭頭

前一段時間因為對Web3的好奇抽空補了一下區塊鏈的概念,同時也讀了Sangram Vajre和Bryan Brown的《MOVE – The 4-Question Go-To-Market Framework》。有趣的是不管是箭頭圖形、區塊鏈還是《MOVE》一書中提到的RevOps(Revenue Operations)概念都是使用大量的冗餘來解決問題。

區塊鏈中每個節點都保存著同一份數據
區塊鏈中每個節點都保存著同一份數據

在區塊鏈中每一個節點都保存了一份賬本的copy,這樣任何一個網絡節點的參與者都很難對歷史數據進行篡改。當網絡擴張時需要存儲數據的空間和消息交流量也隨之增多,這是得益於包含存儲成本與網絡通信的訊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RevOps組織構建樣例
RevOps組織構建樣例

另一方面,《MOVE》的作者們認為在企業RevOps的組織構架中,為了獲得真實可信未經粉飾的數據,需要建立獨立於行銷、銷售、客服等部門的RevOps團隊,這個團隊將為高層的重要決策提供情報依據。

而在我看來進行團隊的冗餘實質上是對採用數據冗餘後依然無效後的無奈之舉。大型企業中已經存在著各種系統各種數據庫和不計其數的Excel報表了,這些不單是各部門扯皮撕逼的溫床最終還是政治鬥爭的舞台。這種時候你的組織架構會像下圖BCG所描述的情況:

糟糕的各自為戰的GTM構架
糟糕的各自為戰的GTM構架

過去的兩年似乎所有人都在說“內捲”。大體上講,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遠一點,我們可以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內捲的時代,而是一個冗餘的時代。對你來說內捲和冗餘或許是人們對同一現象的不同理解,但行銷長請你放下執念姑且從冗餘的角度去看問題。因為內捲只能幫你找到較優解,冗餘可以在你無解的時候幫你找到解。

選擇冗餘是因為冗餘的代價變小了,變小是相對於它要解決的問題。在區塊鏈中數據存儲的成本遠小於數據安全風險成本,在RevOps中新增人員的成本遠小於跨部門的溝通成本和錯誤決策的成本。

RevOps是什麼?
RevOps是什麼?

在這種冗餘背景的形勢下,作為行銷者特別是生於數據時代的數字行銷者,需要站起來了。 “站起來”並不是要去和別的部門“正面剛”,而是不再坐在原地盯著自己的小盤子,要打開格局,站在更高的層面看生意麵的全局。在你的面前並不僅僅是展現數、曝光時間、點擊率、MQL、SQL這些指標。反過來思考一下你和銷售、財務、客服、產品等部門的合作關係

  • 你上次主動向銷售團隊收集市場反饋是什麼時候?他們認可你的Vanity Metrics嗎?他們如何來衡量你的工作績效?你要做的不是唱一出《將相和》而是貼心地和銷售一同解決收入問題。
  • 財務部門能從短期和長期範疇看到行銷投資的回報嗎? Magic Number是多少?比起拿著銷售提成消費個人人脈資源的銷售部門,旱澇保收的行銷部門會不會成為“雨天收起的那把傘”?
  • 客服部門有沒有告訴你最近的NPS是多少?退訂率又是多少?提升复購率的瓶頸在哪裡?你是否因為虛假或誇大宣傳給客服部門增添麻煩?
  • 你和產品部門等部門一同設計的客戶體驗是否合理,客戶的預期是否被妥善管理?從銷售客服這些最前線反饋回的聲音是否做了進一步分析並融入到了行銷訊息和產品特性的迭代中去?

如果在沒有RevOps團隊的冗餘資源的局面下就完成了RevOps—即行銷、銷售和服務運營的整合,那增添冗餘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因此越是小的組織就越容易實現非增員RevOps,反之組織越龐大就越困難(當然其承擔冗餘成本的能力也更強)。於是你的行銷從Traditional Marketing進化到了Revenue Marketing。

收入行銷漏斗和傳統行銷漏斗有什麼不同?
收入行銷漏斗和傳統行銷漏斗有什麼不同?

對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我們既可以選擇成為冗餘本身也可以選擇擁抱即將到來的冗餘。不變的是只有整合的收入團隊才能發揮最大戰鬥力,這需要每個行銷者盡快培養起大局觀,跳出滿眼“內捲”的思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