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Spot One很少撰寫有關電子商務的文章,因為在台灣數字行銷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實在是乏善可陳。或許你還記得HubSpot One在2014年10月曾經發布過一篇《電子商務:自建官方商城和第三方商城的比較》,那麼你就可以發現本月麥肯錫季刊中的這篇文章《Can Brands Control Their Online Destiny In China? 》與HubSpot One竟然是如此不謀而合。
麥肯錫:品牌如何掌控自己的命運?
文章的見解非常清晰:
- 在台灣80%的電子商務發生在第三方商城,也就是天貓、京東這些;與此相對,在美國70%的電子商務在亞馬遜、eBay之外的地方,也就是品牌自建的商城和其他網上渠道上。
- 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品牌會在未來幾年內加大力度投入到自建商城上去。
- 自建商城的優勢在於更易於獲取消費者數據,同時還可以避免弊大於利的價格戰。
文章還舉例了蘋果、耐克以及小米的電子商務平台的風生水起正是這一趨勢的前兆。
大品牌的數字行銷者是如何決斷的
在這一變化完成之前,HubSpot One的斷言是這些所謂的第三方商城上的電子商務是不能歸為數字行銷的範疇的。邏輯很簡單,你連一個GA標籤都無法放置在頁面裡,你卻來跟我說你在做數字行銷?省省吧。
我們先撇開國情差異,如果您坐在決策品牌數字行銷去向的位子上,那麼請你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每月100萬預算,你願意花費在你自有的網站下的商舖,還是花費在你的天貓旗艦店呢?或許我們可以把問題更加具體化,如果你有100萬數字行銷預算中的50萬在搜索引擎,在你製作物料的時候是選擇把潛在的消費者送往自己的網站(http://www.yourbrand.com/shop/)還是送往(http://www.tmall.com/yourbrand/)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比如,一個剛開始建立數字銷售團隊的領導人會傾向於後者,而一個品牌意識強或者接觸過較多SEO的領導人會傾向於前者。
雖然我們可以同時看到兩方面的例子,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前者。選擇送到自營網站的就有今年天貓花魁優衣庫,很諷刺吧?阿迪達斯、美的電器也選擇送去自己的自營網站。只有很少一些知名品牌,如蜜絲佛陀會選擇送流量去天貓旗艦店。這從一個具體的層面反應了國內的數字行銷者已經清醒認識到把握好消費者的品牌體驗必須在一個品牌可以完全掌控的場所進行。這個場所的意義在於:
- 你可以完全掌握消費者的瀏覽行為,也可以掌握未購買的潛在消費者的瀏覽行為。
- 你可以自由開發CRM與自營商城相銜接,進一步服務你的已有顧客。
- 你可以在頁面中植入pixel,瀏覽者在其他網站也可以繼續接觸到你的品牌訊息。
- 你不必再和你的競爭對手在消費者的每一次消費體驗中相互壓價相互爭奪注意力。
- 你可以保證第一方的消費體驗和品牌一致,和其他分銷商區別對待。
第三方商城的優勢在於兩方面:
- 消費者在接觸品牌之前已經進入購買意願旺盛的階段。
- 免去許多開發煩惱,提供了常用且豐富的促銷工具,是一個“懶人”的解決方案。
“懶人”思維的退潮
根據eMarketer的數據,台灣零售業的電子商務化已經遙遙領先亞太其他國家和世界水平,總量也會高歌猛進。
從不遠的將來來看,第三方商城的前述這兩個優勢將會越來越不明顯。首先為了把已經在第三方商城平台上的消費者引導到你的產品頁面,你將要付出越來越高的代價。其次對於大中品牌來講,這些開發困難變得微乎其微。由於一些日益成熟的開源商城代碼的存在,如magento、woocommerce,自營商城變得越來越簡單,中小企業也可在相當短的周期內開發出一個健壯的且功能齊全的品牌商城。
HubSpot One認為,國內市場中會有更多的優衣庫式的品牌出現,第三方商城將不再成為品牌官方廝殺的主戰場,它將會成為品牌拓展知名度的一個補充。本土的電子商務行銷者已經意識到這個趨勢的變化,這是相當積極的一面。接下來就要看脫離了第三方商城的“花季護航”模式,各個品牌數字行銷能力的比拼了。到那時,就在一個數字行銷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