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Webkit宣布將在iOS和iPadOS 13.4以及macOS的Safari 13.1中增強現有的ITP2.3的特性,包括將完全禁止第三方Cookie。HubSpot One在最近的Chrome SameSite更新和美庫爾Merkury的介紹中曾經指出Ad-Tech已經進入了後Cookie時代。如果廣告技術公司還在依賴Cookie對訪客進行跟踪,那麼很快他們就會都“瞎了”。
去年9月,MightyHive的Michael Neveu在ITP2.3發布後就曾經坦言,事到如今再進行掙扎已經無濟於事,每次尋求替代方案只會帶來更猛烈的反撲。
LocalStorag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7天就會過期了。
那麼Ad-Tech界就該放棄抵抗坐以待斃嗎?我們曾經如此渴求對用戶數據的收集,如此為精准定向到感到自豪,但我們如今,至少在Web端,已經面臨山窮水盡的困境。
Contextual Targeting – The Silver Lining
我們是需要反思的,需要懷著一顆同理心,想想為什麼消費者如此痛恨廣告。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更多地搜刮用戶隱私數據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廣告效果,只要做好內容的相關性。今天我們要講的其實就是內容相關定位廣告,也可以叫上下文相關廣告。
20年前我們做banner廣告的思路就是找相關的垂直網站,後來有了Google AdSense可以自動通過新聞或者頁面的內容自動插入相關的廣告,再後來AI的進化出現了更高級像愛奇藝創可貼這樣的廣告。主人公病了,就會出現賣感冒藥的;主人公說了個關鍵詞,就會出現賣油煙機的。
正是在這種嚴苛的環境下上下文廣告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至少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廣告內容與消費者消費的媒體主內容相關,不破壞場景
- 廣告無需考慮消費者的身份、屬性、狀態,不侵害隱私
- 上下文廣告獎勵媒體生產高質量的內容並獲得回報,形成良性循環
與上面相對應地,其缺點一樣明顯:
- 失去部分潛在跨行業的廣告主,因為行業不符
- 由於更多考慮內容含義,對訪客身份要求降低,會受廣告欺詐影響
- 一些行業的內容採集、垃圾內容增多會造成潛在問題,包括品牌的安全性
SEL最近報導了AI廣告技術公司GumGum的一份研究報告,他們通過神經分析、眼球捕捉、廣告回想等手段得出的結論顯示上下文廣告比一般廣告獲得的注意力要高43%,而廣告回想是一般廣告的2.2倍
看得出上下文內容定位廣告還是非常有效的。
我們拋開媒體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專註一下品牌廣告主和廣告科技公司要考慮的問題,其中反廣告欺詐受到Cookie的影響很小,我們可以繼續延用以往的策略。而品牌安全將是我們在未來會更需要加強的方面。假想一下如果一家航空公司的廣告投放在空難新聞的頁面上會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對網頁文本的語義進行較為自信的判斷,我們還可以通過情感分析對自然語言處理的結果進行增強。但是有更多的內容會在圖片和影片中。因此在未來計算機視覺的發展必須要為媒體內容而服務才能讓更多的品牌能夠更好地甄別不宜投放內容載體,從而放心大膽地進行投放。
而從另一個角度,品牌倘若過於嚴苛也會讓自身可用的廣告資源受到局限,這就需要我們品牌方從自己的Comfort Zone走出來。許多年前HubSpot One曾經分享過一個案例,有個美國漢堡包外賣連鎖店在色情網站上投放漢堡包廣告並獲得成功。
2020年可能是廣告頁回歸原點的一年,就好像人們常說What’s old is new again,但這個原點實際上已經在AI建造的另一次元中了。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