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有媒體、寄生媒體、付費媒體看社群媒體行銷

Photo of author
Written By CMO

自有媒體、寄生媒體以及付費媒體的說法來源於英文Owned Media、Earned Media和Paid Media。這種提法早在網絡行銷出現之前的傳統行銷中就已經存在。這三者的中第一和第三種翻譯,大家應該贊同無誤。而對於Earned Media的翻譯為HubSpot One自創。這三者從英文字面上來講很好理解:

  • 自有媒體(Owned Media)是指企業或品牌自身能夠完全掌控的,無需另外付費媒體。比如,官網、官網部落格、電郵週報等等。一些企業本身就是媒體,那自有媒體就是自己所創辦的雜誌、報刊、電台、電影片道。
  • 寄生媒體(Earned Media)是指在其他媒體平台上通過一些運作而獲得的免費曝光機會和行銷資源。這些資源不在企業內部,雖然免費但不具備絕對穩定性。如企業的高管接受的採訪、企業新浪微博、企業的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自稱“自媒體”的國內媒體實質上只是寄生媒體。
  • 付費媒體(Paid Media)顧名思義是指通過付費或交換資源獲得的體現直接成本的行銷資源。這部分包含了絕大多數的付費廣告,是一種拓展覆蓋面的有效途徑。如搜索引擎廣告、聯盟廣告、定向投放廣告、電視廣告等。

社群媒體是中體現了寄生媒體和付費媒體。我們先簡要地看一下企業和社群媒體的現狀。

企業和快速發展的社交互聯網

進擊的媒體巨人們
進擊的媒體巨人們

新浪、微信、人人、騰訊微博,任意一個會員數都超過了世界第三大國美國的人口!新浪微博和微信僅花了12個月就達到了5000萬用戶基數,而電話卻用了75年之久。

無社交,不生活。據CNNIC的數據,約六成網民每天都要訪問社交網站,屬於粘度較高的用戶,其中38.2%每天訪問多次,20.3%每天至少訪問一次。其次,約三成用戶(28.5%)每週都會訪問社交網站,屬於中等粘度用戶。

微信公眾賬號已超580萬個,每天正在以超過1.5萬的速度增長。每天在公眾號中已有數億條的訊息交互。新浪微博上企業賬戶數也超過百萬。

社交互聯網對消費者產生了引導作用

從消費者的反饋中,我們發現社交互聯網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親密度,從而最終體現在銷售中。由於社群媒體體現了廣大消費者的聲音,這種影響變得比單一的品牌方施加的影響更有效。

被關注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
被關注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

80%的消費者在進行決定性消費之前會查閱商品的評價。當消費者關注了你的品牌後:

    • 72%:產生好感
    • 71%:更多購買
    • 66%:品牌忠誠
    • 63%:進行推薦

傳統的消費者旅程正在改變

隨著線上線下媒體的豐富和消費者獲取訊息來源的增多。整個消費者旅程已經變得錯綜複雜,在這個幾何級增加的消費者旅程中,消費者從知道品牌到最終購買並成為忠實顧客將會經過多種路徑,並有多種因素會對購買決定在多個階段發生影響。

由線性到錯綜複雜的演變
由線性到錯綜複雜的演變

社群媒體作為寄生媒體遇到的困境

對企業來說一套好的社交網絡解決方案應該是:

企業具有充分話語權,所發布的訊息可以正常傳遞到消費者面前。

消費者可以在品牌的框架下進行社交活動,而非第三方平台。

企業可以研究引導消費者的社交行為並發現機會轉化為銷售收入。

企業是社交產生的資料、流量、內容的所有者,可用於CRM和SEO。

但是,遺憾的是嫁接在寄生媒體上的社群媒體的現狀卻是

臉書的企業頁面更新僅有17%的粉絲會看到,想要更多?請花錢推廣。而微信更以封殺賬號著稱。開心網則早已凋零。

你將直接和你的競爭對手PK,想要進行“親密對話”已是奢望。

很難獲得粉絲的資料和聯繫方式,粉絲價值低。終究只是過客。

社群媒體行銷實質上在幫助第三方平台添加內容和流量,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結論:社群媒體行銷的出路

你要讓你的消費者和品牌忠實愛好者到你自己的平台上進行社交活動。傳統站外社交網絡(Off-site social network)結構的最大缺陷便是難以將在第三方平台的欣欣向榮轉化為自身網站的成果。最終後果是,你僅僅是為第三方平台的繁榮添磚加瓦。

社群媒體作為寄生媒體有先天的缺陷也有其優勢。作為企業網絡行銷者要樹立時刻將寄生媒體和付費媒體上的受眾轉化為自有媒體的思考模式。不過分依賴寄生媒體,增加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