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 ID之IDFA末日,貓和老鼠的遊戲終將完結?

Photo of author
Written By CMO

這蘋果“真香”
這蘋果“真香”

上月我們在總結Cookie和Device ID的時候介紹了“業界毒瘤”Apple將在九月發布的iOS14中進一步加強第三方Cookie的限制,在Safari和WKWebView中完全限制第三方Cookie。當時我們其實並沒有展開講App端的重大改變,那就是在iOS14中限制廣告跟踪(LAT – Limited Ad Tracking)將默認開啟。本篇,我們將補完這一部分。

IDFA將無法輕易獲得

眾所周知,iOS原生App中我們大範圍依賴IDFA(ID For Advertising)來標記用戶設備。假設你的品牌有一套HubSpot系統,其中存儲了大量用戶的IDFA,這些用戶並沒有註冊你的服務,並未提供他們的PII數據給你。不過你依舊可以通過上傳IDFA列表在廣告網絡中定位這些用戶,進行“再行銷”。許多App作者的收入就是依靠著App中的廣告帶來的“提成”。

iOS中最大的變化就是LAT將默認開啟,凡是需要獲取用戶的IDFA時,就會出現彈窗詢問用戶是否同意被跟踪

iOS14進一步加強隱私限制
iOS14進一步加強隱私限制

上圖左邊就是彈出詢問的窗口,其中Your data那行小字由App作者提供來說明跟踪的用途,基本上就是“我要恰飯”云云。而上面那行字你改不了:“某某問你要許可,以此在其他公司的App和網站上跟踪你。”試想你要是普通用戶有多大機率會“允許跟踪”?

在App Store安裝App之前,用戶還會被告知App會使用哪些數據來跟踪你,哪些數據會被收集。如果你是App作者,這些你都必須對App Store交代清楚。

用Apple自己的話說:

App Store 將幫助用戶在下載app 之前了解app 的隱私保護做法。在每個app 的產品頁面上,用戶可以了解app 可能收集的一些數據類型,以及這些訊息是用於跟踪用戶,還是關聯到用戶的身份訊息或設備。

很快您將需要在App Store Connect 中提供有關您的隱私保護做法的訊息。如果使用了第三方代碼(例如廣告或分析SDK),您還需要描述第三方代碼會收集哪些數據、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以及是否使用這些數據來跟踪用戶。

影響有多大有多快?

一旦iOS14發布我們將立即看到變化.如果用戶升級到iOS14的進度和iOS13類似的話,iOS14發布一個月內將有50%用戶升級到iOS14。大部分用戶將會選擇屏蔽跟踪。這會讓許多本身能夠成功定位的廣告不再有效。 App作者可能只能拿到一些出價較低的展現廣告,這很有可能讓他們的收入暴跌。這最快在年底就會發生。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同時DSP會雪上加霜,深刻體會“xuehuapiaopiao, beifengxiaoxiao”。 WWDC 2020之後,由於即將失去精准定位受眾的能力,已經有許多DSP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畢竟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

被牽連的還有那些MMP(Mobile Measurement Partner)們。由於個體顆粒度的數據不再可用,MMP們只能使用破舊不堪的SKAdNetwork 2.0,獲得打包了的數據並不足以支持歸因分析。不但如此,其campaign ID僅支持1-100,你夠用嗎?你能夠從SKAdNetwork 2.0獲得(postback)的僅僅是這些:

  • Ad Network ID
  • Campaign ID (1-100)
  • Advertising App ID
  • Transaction ID
  • Signature
  • Version (“2.0”)(固定常數)
  • Redownload (非首次下載)
  • Source App ID
  • Conversion Value

是不是很“小兒科”,難以相信這是一個成熟的廣告網絡。 AdExchanger總結了下面這幾個“靈魂拷問”:

  • SKAdNetwork是否容易遭受欺詐,API將如何處理欺詐?
  • 為什麼不允許廣告素材ID? (“ Apple認為創意無所謂嗎?!?!”)
  • 報告是什麼樣的?會有任何形式的報告dashboard嗎?
  • 在允許測試和使用API​​之前,廣告網絡是否必須滿足任何條件?
  • SKAdNetwork是否會基於LaskClick歸因? FirstClick?首次啟動?沒有有關Apple計劃使用的歸因方法的訊息。
  • 而且,Apple是否會很快開始對付指紋識別(從隱私的角度來看這是不精確的和有問題的,“蘋果沒有辦法解決這個漏洞。” “指紋識別是一個可怕的解決方案,並將仍然是一個可怕的解決方案。”

這些問題依然等待Apple回應。

Facebook,Twitter,Google這些SAN(Self-attributing Network)會怎麼樣?

不盡相同。由於IDFA不再有效,用戶登錄狀態就顯得格外重要。像Facebook,Twitter那樣大部分廣告收入都在自己App的平台可以有效使用用戶的登錄狀態來識別用戶,而且他們還有IDFV這個標記來識別用戶。另外Facebook在上月宣布,它將在9月之前停止在所有廣告系列目標中向iOS和Android的歸因合作夥伴發送用戶級數據。

Google就顯得微妙了,特別是你把Google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會有許多矛盾之處。本月Google宣布,在下一個Android版本中,默認情況下將啟用“選擇退出廣告個性化” 。這意味著Google將默認不暴露用戶的Device ID。在iOS環境下,Google的GMail、Google Photo和Google Map的裝機量保證了Google保有了精確識別標記用戶的能力,在其他平台,如YouTube中更多鼓勵登錄狀態使用。 (限制影片分辨率?)在第三方App中,如果用戶選擇使用Google進行登錄,那麼Google還是有機會識別用戶

但是這並不保證Apple會允許這麼做。用Apple的原話說:

跟踪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

  • 根據從其他公司的app 和網站收集的用戶數據,在您的app 中顯示定向廣告。與數據代理商共享設備位置數據或電子郵件列表。

  • 與第三方廣告網絡共享電子郵件、廣告ID 或其他ID 的列表,該第三方廣告網絡使用上述訊息在其他開發者的app 中重新定位這些用戶或查找類似的用戶。

  • 在您的app 中放置一個第三方SDK,它會將您app 中的用戶數據與其他開發者app 中的用戶數據結合起來,用於投放定向廣告或衡量廣告效果(即使您沒有將該SDK 用於這些目的)。例如,使用分析SDK 可以調整從您的app 中收集的數據的用途,以在其他開發者的app 中啟用定向廣告。

這些一定會影響使用Google(或其他ID)來登錄服務,更有甚者,這會影響Google Analytics/Firebase的運作

寫在最後,到底是用戶體驗還是用戶隱私?

說到Google登錄,如果你還記得在2019年,Apple在WWDC推出了Sign in with Apple。如果Apple真的注重用戶安全和隱私豈會發力推廣這個?再來看不停試水的Apple Search Ads,顯然這個廣告行業的“遲到者”在通過打破原有規則建立“新秩序” 。這讓筆者很難不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測Apple的真正目的,世界上沒有哪個科技巨頭不想在廣告上分一杯羹的。

我們已經從ITP這兩年的進化中懂得這個道理——在這場貓和老鼠的遊戲中,可以預見的是Apple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在自身生態中打擊包括fingerprinting在內的各種非Apple ID的用戶標識。

在不斷清場扮演“救世主”/“清道夫”的過程中逼迫其他平台跟進。這個過程最糟糕的情況就是逼死AdWare的作者,轉向In-App Purchase。最好的結果是吞噬“本該屬於自己的”iOS廣告收入。在硬件設備銷售乏力的情況下,這種嘗試可謂“一步好棋”。

在結束本文之時,我想說,Apple最大的風險不在用戶突然因為體驗太差不愛用他們的設備了,其實在於棋盤之外。 TikTok在美國和Apple在台灣其實是一樣脆弱的,搞那麼多有的沒的損人不利己的總會有玩呲的那一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