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容易產生新概念,並且這些新概念又非常容易擴散的圈子。我們平常如雷貫耳的那些新名詞到底是什麼鬼?HubSpot One本周和您閒聊幾句。
數字行銷與網絡行銷到底什麼區別?
數字行銷(Digital Marketing)就是網絡行銷(Online Marketing) 。兩者意思一致。國內多有望文生義的認為數字行銷偏“數字”,而網絡行銷偏“互聯網”,其實是誤解。我們可以查閱維基百科:
Digital marketing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online marketing’, ‘internet marketing’ or ‘web marketing’. The term ‘digital marketing’ has grown in popularity over time, particularly in certain countries. In the USA ‘online marketing’ is still prevalent, in Italy is referred as ‘web marketing’ but in the UK and worldwide, ‘digital marketing’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term, especially after the year 2013.
在牆外,Digital Marketing多用與英國,而Online Marketing多用於美國。就像“湯糰”和“元宵”,“土豆”和“洋山芋”,“番茄”和“西紅柿”,“營養”和“榮養”在各個地方有不同的叫法。HubSpot One作為國內領先的數字行銷諮詢公司有必要澄清這一點。
O2O是什麼?
關於O2O的話題,HubSpot One曾經多次討論。我們無法在維基百科找到O2O除中文以外的詞條。因為它本身是一個本土概念。但是它非常巧妙地借用了TechCrunch在2010年時候的一篇Alex Rampell的軟文,叫做《Why Online2Offline Commerce Is A Trillion Dollar Opportunity》,給這個概念找了個洋爸爸。
幾乎所有的互聯網行為都可以套用O2O,它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反過來可以說凡是涉足互聯網就無法避免O2O。時下在台灣,哪裡需要錢哪裡就談O2O。它無關電子商務,成為了一個產生巨大泡沫的概念。它非常像1997年到2000年的DotCom泡沫,值得大家警示。
互聯網+又是什麼鬼?
互聯網+是最近再度炒作出來的新概念,可以說是DotCom的升級版。不同的是,它注重和傳統業務的合作。換句話說,我們從前說訊息產業化,企業數位化網絡化,企業網絡行銷,企業網上辦公,小到網上開店都是指互聯網+。
從新瓶裝舊酒的角度來說,馬化騰是很喜歡xyz+的,前幾年還有QPlus的失敗案例,再加上G+的失敗,彷彿和+掛鉤的產品和概念總是難免悲劇命運。
自媒體到底是什麼媒體?
自媒體一詞來源於一本叫做《We the Media》的書,作者是Dan Gillmor。早在2004年即問世。在牆外雖然早被遺忘,但熱愛洋爸爸的國人自然也沒有放過它。在國內自媒體通常指“寄生媒體”(Earned Media),即不在自有網站上,而在其他平台上產生內容和閱讀量的媒體。因此“自媒體”不是“自己擁有媒體”而是“自說自話的媒體”、“自生自滅的媒體”。自媒體隨著平台的繁榮而繁榮,隨著平台的倒塌而倒塌。它很有力也很脆弱。
相比於以上兩個概念,自媒體算是老江湖了。國內的自媒體生存空間正在受到平台限制、版權限制、新舊迭代三重危機。最終,品牌將會將寄生媒體過度到自有媒體上來。
HubSpot One觀點
台灣互聯網與其他國家的格局有著相對獨立的特點,拜防火長城所賜。就好比大數據,國內有許多誤區。大數據不是大量數據也不是宏觀數據,沒有細分的數據是無意思的,沒有應用到個體的數據也只是垃圾數據。就如我們常常感嘆被平均了,平均值缺少中位數這個好朋友就很難加以運用。
國內炒概念,國外搞科研。互聯網圈子就是那麼奇怪。
HubSpot One沒有少噴形形色色的本土概念,不過HubSpot One認為無論業內和一般民眾如何去形容和歸納這些概念,只要我們能加快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就是非常好解決方案。只不過我們要更好地對這些光鮮概念進行理解,避免盲目冒進、一葉障目困境。